找到相关内容787篇,用时7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茅蓬札记第二辑 圆因法师著

    .荣华原是更梦   荣华原是更梦,富贵还同九月霜   老病死生谁替得,甜酸苦辣自承当   12.学道要诀   学道人若欲得要诀,但于心上莫著一物。离即是,知离者即是佛。   13.科学...轻忽。   ()懈怠于诸妙法,不肯学习。   有一,牵入恶道,忘失信心。   42.心性   不动者曰性,见境而动心者曰心。   43.持名为正行   只今持名一,亦止慕直持去,不用...

    圆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1066527.html
  • 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讲记

    不修学之不讲为忧,足见讲学与修德并行,非徒资谈说而已。是犹一般之意义也。佛学更进於此,而以学、四依为归。闻、思、修之谓学,、了、义、智之谓四依。学须从闻入,闻者谓无倒了解。然学而不思则罔,思谓...亦大乘学之中坚也。《宝积》为一部之都称,今此特指其余迦叶品移。瑜伽学明乘道而归趣於菩萨乘,此经诠菩萨藏十六教授,於菩萨行根本要义,概摄无余矣。中有一相谈中道义有十三种,指出中道为无我性,谓法之离言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066678.html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(1)

    抽象分析而言,其作为真如本体之觉性本质义内亦得有四种性征意义可说,其一如实空镜,其二因薰习镜,其出离镜,其四缘薰习镜。此四“镜”义实亦“相”义,一者言其本来是空无相可取,本来亦不需觉照作用义。二者言...诸种义涵  第一节:由众生心的真如相为进路整体地建构《起信论》自己的大乘思想  一、心真如的意义  二、众生如何得获真如境界  、真如相的如实空义之说明  四、真如相的如实不空义之说明(附讨论)  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367297.html
  • 《唯识学种子理论探析》

    差别。已上种熏习,其差别如是,然而非离等流习气别有我执、有支二种习气,但依其义而立名。   无漏色心种子者:即能得乘道者,基本识内,无始以来,法尔有能生无漏之功能。此亦有:一生空无漏种子,能生乘道无漏之种子也。二空无漏种子;俱空无漏种子,能生菩萨及佛果无漏之种子。此无漏种子,无始以来,附在第八阿赖耶识之中,前灭后生,展转传来。   五、种子与现行之因果   关于种子与现行之因果...

    理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5767417.html
  • 王恩洋: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

    复云何。谓有为。根境识,一切皆待因缘而生。生则有相显现可识。既从缘生,复能为缘,生起余。有业有用,不徒虚生。此虽待缘生,生已自然,不待余缘,刹那速灭。刹那灭故,无常无住。如是故非不待缘生自然而有。...常住本有,不从缘生。从缘生,故无自性。四由无自性,无实体故,乃能缘生一切诸法;设若有定性,坚住恒常:苦自本有,不从集生;惑业凝然,非可断灭;灭不可证,道无可修;圣本自圣;凡本自凡;五趣有情,各有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667812.html
  • 佛境菩萨行:欧阳渐晚年的教法思想体系

    涌现的重要判教思想体系之一。本文先分别从(一)“佛境菩萨行”的教法纲领,(二)“立教”:教中之、教中之义及教中之学,及()作为文字教法的“佛学四科”三个方面,精细地考察了欧阳这一教法思想体系诸多...融。如来所愿,顾若是哉?唯有一乘道,无二亦无,于无性无动,于智智不转。以谈《瑜伽》,则离言自性;以谈《般若》,则是平等;以谈《涅槃》,则佛性中道。万派千流,汇归瀛渤,无不同此法界流,无不同归一法界...

    程恭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0968048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1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或有之所契会。若怀一切法相是有,是不可遮者,可无须问津矣。叙此以为读与不读者之标记云。  甲戌孟秋玉山退隐守培叙于妙心精室  唯 识 十 论 释  稽首无上觉,及贤圣僧,开我智慧眼,究竟唯识性。  我今释此颂,破除诸障碍,令诸学佛者,同见无上道。  将释此论,大科分:初诸识生,二诸识住,诸识灭。初又二:初总论,二别叙。今初:  佛法是不二,传之旧矣。心外有法,即名外道,亦早为学佛者之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368369.html
  • 慧远业报轮回说溯源

    就可以度化几十人,而且还让这些觉悟的人去传法,“一旦闻之后,即可能脱离烦恼束缚”。  佛陀给人讲法,一般都从“论”(施论、戒论和天论)开始,讲一些布施、持戒和行善的好处,破除否定因果的邪见;然后...仁慈、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始终慎思谨言。”  业的观念被佛教所认同,但业是如何产生报呢?是否存在一个所谓的主体来承担业报呢? 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,佛教反对灵魂说,《经集·宝经》:“为了获得真谛,他摒弃...

    张雪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3668655.html
  •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(2)

    相也,生无量法义依处之实相无相三昧,谓之无量义处三昧。佛既说无量义后,将说实相,于中间入此定,依所出之无量义故为无量义经之三昧,依所归之义处,则为法华经之三昧,因而通于前后。法文句二曰:‘三即三...三陀:译为正遍知或等正觉。  20页1行,堅,坚。  20页4行,雖,虽。讀,读。  20页7行,豈,岂。  20页8行,異,异。  21页1行,重:chong音虫,再。  8行,【跏趺】坐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96903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

    业的情况获得相应的果报。后来佛教经论还宣扬佛、、僧三宝,以及心、佛、众生平等的思想,认为三宝和法各在本质上是无差别的。佛教还强调众生一律平等,众生都具有佛性,众生无高低之别,对众生要有普遍的无...和保障。在佛教根本理论苦、集、灭、道“四谛”中,“道”谛即是实现人生理想“涅架”的方法,是伦理的重要内涵。佛教的戒、定、慧学的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869069.html